文/李雪莉

以前是勤能補拙,現在是挑燈夜戰也沒辦法,教改政策具前瞻性卻沒有足夠配套,
沒錢補習的孩子被拋在後頭,學生被提早分出階級,誰來關心後段學生的未來?

綁著一束馬尾,身材高挑的九年級女生小佩今天剛經歷一場全校性的國字注音考試;
她的同學裡有人拿滿分,也有人只拿十多分。她的成績也不怎麼樣,自從七年級升八年級
後,她突然覺得課業變得好難,英文上起了時態與假設、數學上起證明題,還有國文出現
文言文。

「我想是基礎沒打好,回頭來跟不上了,」坐在教室後排,聽不懂上什麼,小佩索性
把頭靠在書桌上,思緒放空。

在教改聖經下,已經出現一群為數不少,被犧牲的一群學生。

長期追蹤國中與高中學生的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伊慶春判斷,教改的步調已帶來社會
階級化的加深。教育已從兒童期就開始出現分化,「不公平的兒童期開始進入更不公平的
青少年期。」

二○○一年落實的九年一貫、七大領域的國中小課程綱要,是造成學生能力落差的關
鍵。

一九九六年教育部長吳京提出九年一貫想法,主要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小學生讀
過的,國中就不必重複學習,但不改課程的架構。

但之後接任的部長林清江,為九年一貫的課程進行革命,主張把原有的單科教學轉化
為合科教學。

但老師如何打破本位主義,協同討論?如何合科教學?教材怎麼編寫?這些問題尚未
解時,抱持理想的林清江過世了。

這個具前瞻性卻又沒有足夠配套的政策,讓教學現場起了重大變化。




學太多,深度不足

學校開始加入過去沒有的許多學習元素,七大領域瓜分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以語言課
程為例,國中一學年少了一二○小時;而語言課程裡,從小,學生必須同時學習鄉土語言
、英語、中文,各種語言又瓜分了時數,無法扎實學習。

新課程實施後,各科老師都大喊教學時數不足。一名知本國中老師指出,「現在學習
史前時代至清代前期的幾千年歷史,要上十五個重要朝代,平均一個朝代只能學習一.二
堂,請問要如何達成歷史科的能力指標呢?」

主跑教育十多年的《中國時報》資深記者韓國棟看到教改政策的粗糙對孩子能力的危
害,激昂說道,「後來的部長都覺得不太對勁,但這是教改人士對課程革新的想法,這個
教改聖經誰有膽承認錯誤?」學校開始進行大量課後輔導、家長自力救濟花錢補習,但沒
錢補習的孩子就被拋在後頭。

一位國中教務主任不久前參與社區內的「國中小英文課座談」,她才發現原來五年級
一整年只要學三十個英文字,「七年級一課就有三十個單字,難怪學生受不了。」

同樣是國中生,私校的英語實驗班可用全英語上數學、有人可看英文版本的《哈利波
特》,但仍有學生寫不出二十六個英文字母。

宜蘭一位家長不諱言,「真的,不補,會死掉,補習根本是在補足學校沒上完的。」



基測利於經濟強勢學生

台師大教育系教授甄曉蘭去年底發表的文章指出,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凸顯偏鄉地
區學校,因文化弱勢產生的教育機會不均等現象,更擴大城鄉教育品質及成果落差。

學生帶著巨大的落差進入國中體系後,立刻出現能力的斷裂。

特別是英語,是各科中極化最嚴重的科目。台師大文學院院長張武昌表示,「有愈來
愈多國一新生放棄學英語的趨勢。」

基測目前的命題趨勢是,題型生動活潑、重觀念的統合與分析,數學、英文重視文字
的理解與題目的判斷,經常出現長達五百字的描述題,以題組方式進行測驗。這些對於有
豐富文化刺激、喜歡大量閱讀的學生十分有利。

建中校長吳武雄指出,這樣的評量其實是有助經濟強勢學生,不利窮苦家庭的學生,
「以前是勤能補拙,但現在你挑燈夜戰也沒辦法。」

教改帶來的M型化發展,讓台東大學教育系教授黃毅志以「馬太效應」(有者愈多,
無者愈無)預測教育不只影響個人學習,未來還會決定一個人未來職場的選擇與社會地位




一個也不能少

國民基本教育的目的是要訓練學生成為五育均衡的國民,具備面對社會的基礎能力,
而不是提早把學生分出階級。

前教育部長郭為藩表示,過去幾年的政策是把教育責任交給市場。七十一歲白鬢貼兩
頰的郭為藩語重心長提醒決策者,要看到都市與鄉村後段學生的處境。

他以「陪太子念書」形容學習落後的學生,如果政策會極化學生,當七○%的孩子陪
著前三○%念書時,台灣不僅會遺失一群人才,也會導致社會長期失衡。

下一任教育部長願不願意鼓起勇氣,檢討台灣中小學的課程課綱,把學生最需要的能
力建立起來,又同時照顧後段學生的需要?

目前將公平概念落實教育最成功的國家就是芬蘭。

芬蘭知道少子化的挑戰,決心落實「一個也不能少」的平等精神。當OECD國家平均只\
有六%中小學學生接受學校的額外學習輔導時,芬蘭的比例達二○%。

台灣呢?教育部國教司這幾年已看到學習落差的問題,今年將針對十八萬名學生進行\
輔導,但這個僅佔兩百六十多萬國中小學生的六.九%。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印度裔的阿瑪蒂亞.森(Amartya Sen)長期研究不平等問題\
。他發現,平等的關鍵是每個人能力(capability)的完整發展,而國民能力的低度發展\
,是公共政策的失能。

拉起後段學生是國家教育不能懈怠的任務。





看完文章很有感觸,關於拉起後段學生
上一次理化月考前,花了一些時間加強我們班一個男生的理化
雖然他考不好,可是對於"向上"的那個心,其實我很感動
就像阿倫老師說的,他無法忍受他的學生放棄

以前的我也是這樣想
可是時間久了,我的熱情被學生的自我放棄給磨光了
現在好像變了


甚至有時沒有課的時候,我都會去【參觀】我們班的上課情形
也順便觀摩每個老師的上課方式
【然後都會順便看到3班跟4班的】
結果讓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各班被處罰時會爆出很多精采畫面 冏rz


然後
我就在思考一件事
學習不應該是【教學相長】的嗎
為什麼往往老師都要變成"嘶吼"的一端呢

比如早上明明我就宣導過:火箭筒摔死人的意外
然後升旗時主任也說了
結果~放學時,我開車停紅綠燈的moment,竟然看到我們班兩個男生從我眼前單車雙載疾馳
唉...難道他們真的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嗎?



今天在新買的書裡看到關於學校=無間地獄的敘述
一股很深很深的矛盾襲來
我不只要訂購教育愛
可能還需要被改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當螞蟻的某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